招生!球王球王會,球王會中國官網。最新科技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給經濟社會發展增加了障礙,也讓科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兇險狡詐、捉摸不定的新冠疫魔前,中國科學界挺身而出,用科技利劍阻擊疫情,挽救生命。
2020,是值得銘記的一年。這一年,“天問一號”開啟了中國人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中國人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奮鬥者”號萬米海試刻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的裡程碑,“九章”誕生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2020年,也是科技與社會深度融合的一年。5G、人工智能、雲計算越來越多的前沿科技開始走進人們的尋常生活,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你我他。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這次面對陌生狡猾的新冠病毒,科技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科技、衛健等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就取得了積極進展球王會。
面對疫情,中科院動物所聚集起一支涉及快速檢測、細胞藥物、疫苗開發、大數據支持疫情研判等領域的應急攻關隊伍。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協同上海營養與健康所,建立起“病毒基因組自動化鑑定雲平台(VIC)”。這一平台可以直接對接人體樣本的RNA二代測序原始數據,具有對數據全自動質量控制、拼接和病毒組成分析等功能,能夠用來全面分析患者的呼吸道病毒組,研究其致病因子,助力臨床診斷,為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提供參考。
我國科學家還採取老藥新用、研發新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等方式,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同時採取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第一時間布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條技術路線,規範有序開展研發工作。
科學家還通過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較短時間內構建了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同時,科技人員及時發聲、答疑解惑,穩定人心、堅定信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2020年3月,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在浙江大學繪制成功。該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其研究數據將成為探索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的資源庫。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長征五號B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和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2020年,我國科學家還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啟示。
5月15日,《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付巧妹團隊獨立主導、多家單位參與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從遺傳學角度揭開有關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遷移與混合這一重大學術問題上的若幹謎團,填補了東方尤其是中國地區史前人類遺傳、演化、適應的重要信息缺環。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這也是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6日10時許,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的又一裡程碑事件,也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球王會。
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12月17日,歷經23天的在軌飛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採集而來的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志著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的這次探月任務,被國際社會稱為“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上帶回岩石新樣本”。
2020年,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則要用6億年,研究成果刊發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球王會。
2020年也是新科技走進生活的一年。隨著前期布局逐漸完成,5G技術已經開始進入百姓生活。各大電信運營商都開通了5G服務,一些汽車制造商也通過5G實現汽車安全性、智能性的升級。
某品牌汽車制造商將5G融入車載無線G更快的傳輸速率和更低的網絡延遲,使整車與外界的“溝通效率”迎來質變,再配合算力更強的高性能芯片,使得整車可以完成更加龐大的數據處理與數據交互,為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帶來了技術上的可能。
還有一些企業將5G融入醫療系統,實現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示教、遠程手術、應急救援、遠程監護等無線醫療服務。
2020年,人工智能也隨著疫情防控走進生活。比如,百度的人工智能測溫系統綜合了圖像識別和紅外成像技術,可以基于人臉關鍵點檢測及圖像紅外溫度點陣溫度分析算法,對人流區域多人額頭溫度進行快速篩選及預警,具有檢測率高、速度快、靈敏度高的特點,可以很好地代替人工測溫球王會。在北京清河地鐵站,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已落地19個檢測點球王會,測溫誤差控制在0.05℃上下,識別準確率達90%以上。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遠程辦公、遠程學習變成了常態。根據阿裡旗下在線辦公平台“釘釘”數據顯示,僅疫情初期,全國就有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使用“釘釘”開啟在家辦公模式球王會,以減少集中辦公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其推出的“在家上課”計劃覆蓋超過2萬所中小學、1200萬名學生。同時,“釘釘”還上線了在線服務、無接觸考勤以及各行業的解決方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盡管年初突然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但中國科技之樹仍然碩果累累,科技對生活的提升與改變也日新月異。■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